表演藝術

表演藝術

麻雀死了,我們還活著:專訪《麻雀(死)在物流貨倉的晚上》編劇鄒棓鈞

香港年青編劇鄒棓鈞(Alastor)憑劇作《麻雀(死)在物流貨倉的晚上》榮獲2021年第五屆「全球泛華青年劇本創作競賽」首獎,為第一個獲此殊榮的本地編劇作品。Alastor以斷裂的敘事手法編寫《麻雀》,安排演員分飾多個角色,於故事中切換不同身份,敘述五個不同的故事,創作一個讓觀眾感到疏離與魔幻的劇場空間。

韓國作曲家鄭逸鍊,帶領柏林亞洲藝術合奏團及演藝當代跨文化合奏團,演繹自己及趙思芳的作品。(相片由HKAPA EDuIT提供)
表演藝術

香港、韓國、德國合作融和新舊文化:《激越》音樂會

香港演藝學院在7月19日及7月20日,舉辦了兩場交流音樂會。起初只看他們的宣傳,其實覺得音樂會非常神秘,因為能向購票者提供的資料並不多,只知道那是香港、柏林(德國)、與韓國演出者及藝術家合作的表演。而且一旦提及多媒體的演出,筆者只想到是一大堆天馬行空的新作品。

共融藝術

心光盲人院暨學校音樂會回顧:臺上臺下的對話

很多很多的「點解?」,這是筆者大概開始上幼稚園時,與爸爸在家附近散步,經常見到拿著紅白間條「士的」的人士,人人對他們避之則吉,小孩心裡產生恐懼而發出的問題。爸爸當時給我的答案是

表演藝術

榮念曾實驗室:拆拆裝裝行行企企與解構建立和反思溝通

榮念曾(Danny Yung)自1970年代從事跨媒體藝術創作,1982年共同創立藝團「進念.二十面體」,四十多年來在逾百個製作中擔任導演、編劇和舞臺設計,至今仍然創作不輟,上月(2024年6月)發表了「榮念曾實驗戲曲」《武生開打》,這個月(7月)下旬將會公演「榮念曾實驗劇場」《悲劇的誕生》。

鄧樹榮在香港國際莎劇節啟動禮上發言 (鄧樹榮戲劇工作室FB影片截圖)
表演藝術

鄧樹榮2024專訪:美學、莎劇、創作

多年前第一次看鄧樹榮的《打轉教室》,除了笑意不停,亦深感身體表達的特別魅力。他後來的作品,亦讓我難以抑止地思考背後的美學理念,其對劇場和形體的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