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樂創作和「觀演相長」的反思——「傳承 . 美樂之河:香港天籟敦煌樂團音樂會」聽後感
今年(2024)1月12日,筆者於香港大會堂劇院欣賞了由香港作曲家聯會主辦的「傳承 . 美樂之河:香港天籟敦煌樂團音樂會」。適逢今年為香港作曲家聯會成立四十周年,聯會以三場「傳承 . 美樂之河」音樂會作誌慶活動
今年(2024)1月12日,筆者於香港大會堂劇院欣賞了由香港作曲家聯會主辦的「傳承 . 美樂之河:香港天籟敦煌樂團音樂會」。適逢今年為香港作曲家聯會成立四十周年,聯會以三場「傳承 . 美樂之河」音樂會作誌慶活動
《憩園》,為今屆香港藝術節中的委約新作品,是其中一項重要的本地節目。在七天的八場演出裡,筆者選擇了在中間的第四天晚上的表演。既已演了三場,台前幕後也熟習了場地,在精神體力上,也未到疲累的狀態。
椅子組成了一個開口面向觀眾的半圓形。他們逐一出場,因著身體能力,或快或慢地步向座位,安坐後,耐心的等待,當下一位出場時,行注目禮。在這半圓形之中,他們的視線在同一水平線。而之間的距離,亦讓半圓中的每個人都能看見每一位。
2016年南村千里接觸到一位來自廣島的失聰生還者,對於一個沒有聽覺的人來說,她眼睛看到原爆的一刻是很美麗的 。 在這場災難性的原爆中,她很幸運地逃了出來,但當她回到家時,發現家裡已經空無一人。
二月底中國國家京劇院一團(下稱國京)的《帝女花》終於作為第52屆香港藝術節的受邀節目重演〔2024年2月26日〕,以國京的技藝水平及粵劇《帝女花》的盛名自然是有賣座的保證。票房的成功以外,亦應思考《帝女花》改編的差異及其意義。
作為表達藝術治療師,遇過很多不同能力、年齡、背景的人,因各種原因,無法真正融入周圍,也未能接納與包容與自身不同的他人,但我一直相信,藝術是突破人與人之間障礙,讓人們互相了解的好方法。
如果你是一個自小喜歡唱歌的小朋友,突然失去了聽覺,你的感受如何?你還會相信自己能繼續唱歌嗎?若你是一個生來已失去了手掌的小孩子,你還會敢於追求成為小提琴家的夢嗎?
戲曲中心「小劇場戲曲節」《奉天承運》於去年預演,根據當時的演出評論,演出雖以「通達共融」為目標,但實踐成效尚有不少改善空間。劇目今年再度預演,喜見製作單位於「通達共融」與演出文本的處理上均有改動,以回應論者關注的問題,惟按再次預演的呈現之中,仍有一些問題尚待解決,值得製作單位再加審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