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作為表達藝術的各種可能:
頤養院長者舞蹈工作坊之教學觀察與探索

本文談及的長者舞蹈工作坊是老有所為活動計劃2022-2024之一部分,由多面體舞蹈創作室負責教授,於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廣蔭頤養院(綜合安老服務)舉行,分為6節各半小時,參加者多為年長之院友,並以「『耆』藝『童』行舞蹈大匯演」作為結束,讓長輩與年輕舞蹈家及兒童同臺演出,從而向新生代展示長輩活力的一面。筆者是這個工作坊的導師。

手鈴舞《阿里山之歌》演出時攝。*
手鈴舞《阿里山之歌》演出時攝。*

長者共表演了4支舞蹈,以下較詳細記錄的是以氣球作道具,包含自主創作或即興內容的舞蹈,名為《彩色的幻想》。設計此舞的原意是期望有更大彈性,相比動作劃一的舞蹈,自由創作的部分能容納不同活動能力、認知和感知能力的長者,也容許更多表達上的自主性。

演出此舞的長者來自兩個組別:靈安晚期組(註1)以及中風和行動不便組,平均年齡達八十歲,當中不乏體弱或動作能力受限制的。長者們均沒有舞蹈和演出經驗,而工作坊前對長者的認識只限於基本的文字介紹,他們七成需要輪椅代步,其餘三成則需運用助行架,肢體動作亦只能集中在上半身。

面對觀眾演出,長輩們勇氣可嘉。#
面對觀眾演出,長輩們勇氣可嘉。#

打破既有觀念是探索的開始

工作坊的首幾堂課均以拍玩氣球作開始,一來玩樂可作破冰,相互建立關係,二來可輕鬆自然地引入氣球作道具,三來可觀察學員的肢體能力和反應等。普遍發現學員都能主動參與且反應明快,似乎是已熟悉的身體活動。見如此投入,就讓大家玩個痛快,但同時希望加點延伸,於是臨場要求以手背、手指、拳頭或手肘等拍球,起初長者們會遲疑一會,堅持用最慣常的手掌拍打,但經過示範和鼓勵後,還是會作出嘗試,且表現出突破常規的滿足感,這是非常有趣的觀察,亦印證了在已有的活動技巧上建立延伸的效果和可能性。無論甚麼年紀,身體經驗是可以被開發和累積的,既有觀念是可以被打破的,這也是成長的過程。

接下來想是較困難的部分:如何引導長者以氣球作舞。模仿導師做動作無疑是最簡單直接,那創作的部分又如何推展?如何延伸氣球不只是用來拍玩的既有概念?如何建構即興創作的動機?又如何訂立適合的舞動方式?跟社區較常接觸舞蹈活動的長者不同,對於頤養院長者來說,設計舞蹈活動及教學上,不只要配合她們的體能與活動能力,帶來新嘗試新觀念的同時,也需考量她們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不失安全感亦具挑戰性,讓其透過舞動,適意舒懷地參與和表達,並享受其中。

我引導參加者用不同的方式操作氣球,試圖打開自主創作的大門。於是有些搓揉著轉動氣球,有些如揮手般快速搖曳,有些左右手交換拋接,當然也有些停下來不知所措,凡此種種我都照單全收,對她們作出的嘗試表達欣賞,表明沒有對與錯的分界,只有屬於當下自己的選擇,讓她們感受到想法被接納,創作沒疆界,直接地說就是甚麼都可以,開放最大的創作空間。

工作坊中引導創意動作。#
工作坊中引導創意動作。#

創作的跳板:先由模擬及選擇開始

回到實際的考量上,這些創意的氣球操作不一定具舞蹈感,而最終要成為一個舞蹈演出項目,總是要符合一些特定的標準,例如演出者的動作質感要有共通性,能符合音樂質感的同時,也能把情感意識投射其中。即是說之前開放式的創作空間要被收窄,變得更有方向性和目的性,亦比隨意操作的難度更高。對於較少接觸舞蹈作為表達藝術的長者,此刻需要提供更清晰具體的創作框架,於是想到以氣球代替畫筆繪畫作比喻,意念上較具體亦更貼近她們的生活體驗。

我提供了5幅圖案,包括直線、圓圈、波浪、彩虹形狀和8字線條,讓長者選擇其中1至3幅交替地運用,在空間中畫出線條,又會先把圖案放置於眼前,進而嘗試撤走模擬的提示。開始時長者的動作會維持在胸前的細小空間內,要適時加強動作幅度和方位的變化,引導長者善用周圍的立體空間「繪畫」,有了依據長者在創作過程中就更有信心和方向了。同樣重要的是動作質感的處理和提醒,配合輕柔的音樂,動作要保持溫柔緩慢且連貫,就這樣動作畫面終於出來了!可是,我總不甘心於演出者的意識是在畫圖,雖知這是個引導的過程,但欠缺舞動時的想像和情感表達,於是我再出示一張如抽象畫般的,包含各種線條的提示,企圖誘發更廣的想像,又轉用較抽象的形容詞,如氣球的旅程、隨風飄盪、太空漫步、空間軌跡……等,讓較有想法的長者,能隨心所欲地發揮。

5款線條模擬空間軌跡。#
5款線條模擬空間軌跡。#

困難、回饋與期待

長者的身體狀況各異,需要不斷調整以配合她們的身體能力。觀察中有手部動作幅度較細的、個別部位如頸項或軀幹較僵硬的、關節有痛楚的、有聽力障礙和認知障礙等等。體力也是重要的一環,疲倦也直接影響了專注度、記憶力和反應能力等。有些長者的表達較被動和含蓄,需要仔細觀察她們的動作有否困難,是否理解和接受,還有是否喜歡和投入。作為導師除了熱情地給予指示和帶領肢體動作外,很多時要走近長者作激勵和引導,帶動投入的氣氛,才能刺激長者們動起來。

另外,時間和出席率也是關鍵的元素,6節各半小時的課堂時間本已非常緊絀,加上各種原因影響了長者的出席率,以致由互相認識建立關係、引入媒介、嘗試到探索、熟習到實踐整個過程要濃縮而行。有別於體驗性課程的學習,要完成演出必須具備系統性的累積,因此每堂課都需要仔細規劃,課堂中更要隨時調節內容重點,例如後期的一堂課,本計劃了進一步加強動作質量,但出席人數較少且當中有第一次參與的,就即時更改為複述內容和鞏固已學習的。而基於實際情況的考慮,演出最終選擇了面向導師一起舞動的方式進行,氣球舞的創作部分亦即場提供線條圖案作提示,但對於初作嘗試的頤養院長者,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齊齊做熱身。*
齊齊做熱身。*
表演中出示線條圖案作提示。#
表演中出示線條圖案作提示。#

由工作坊至最後的演出,長者的參與和體驗本身已具價值和意義。無論是要操作道具的,還是徒手的舞蹈,到最後更要面對觀眾來表演,對長者來說是嶄新的嘗試,也是特別的體驗。過程中亦樂見正面的回饋,有認知障礙的長者由疑惑的眼神到展現笑容,由嚷著離開到放鬆開懷地互動,也有成員表達喜愛和欣賞這次活動,又或表示期待再參與。

舞蹈不只是技能,也不單純是跟著音樂去做動作,演出也非複製導師的編排而已,它可以是美的感受、想像的發揮以至情感的流露,盛載著每個生命的特質和印記……如果時間和條件許可,期望能引領長者們感受和表達更多,共同探索舞蹈作為表達藝術的各種可能。

相片提供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廣蔭頤養院(綜合安老服務)

#多面體舞蹈創作室


註1: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廣蔭頤養院(綜合安老服務)於2021年4月開展「維拉律敦治•荻茜靈安晚期照顧服務中心」,為末期病患長者提供短期住宿,及以靈性健康和家庭為中心的全方位綜合照顧服務,讓他們與至親同走人生最後一里路。

分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