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認識哪些舞蹈種類?」在教學的過程中,每每問我的學生,他們的答覆多是「hip hop、K-pop、芭蕾舞、中國舞、現代舞」。
中國近代著名美學家、翻譯家、教育家和文學家朱光潛先生是香港大學早期畢業生之一。1923年他從港大取得文學士學位畢業,距今剛好100年。
初夏暑氣酷熱潮濕,乘地鐵到中環站,穿過空調冷得滲人的太古廣場,搭乘扶手電梯,越過馬路來到香港公園,多走幾步就看見外牆潔白的羅桂祥茶藝館。
泡茶相信是不少人的興趣,甚至可能有朋友已經參加過常霖法師的「千人茶禪」,或者到過瑜茶舍品茶。《藝術當下》有幸邀請到常霖法師和瑜茶舍創辦人容德如(Catherine)小姐在尖沙咀星光行誠品書店內的瑜茶舍就「茶禪」進行了對談,讓我們聽聽兩位借茶言道,談及茶禪、藝術、人生。
香港人對拜火教的認識,大概來自於金庸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描述的明教。小說第19回寫道:「說不得和尚同曾阿牛講:小兄弟,我明教源於波斯國,唐時傳入中土。當時稱為祆教,唐皇在多處敕建大雲光明寺為我明教的寺院……」。
香港特藏室 (Hong Kong Room)位於亞洲藝術文獻庫(Asia Art Archive,下稱 AAA),於2023年3月9日正式揭幕,與公衆共享本地藝術文獻檔案。
農曆新年,不少朋友喜歡到廟宇參神祈福,每當走進這神聖空間,大家有沒有花點時間,細心欣賞掛在四周的文物?原來香港的一些廟宇,在正門或中門之上,或會掛起一個雕刻精緻的木製品,那是廣府人十分喜歡的「彩門」。
喜愛閱讀的人不難發覺,比較中、英文出版界,有一些類型在中文書之中比較缺乏和遜色,遠不及英文書(以至整體西方出版界)的興盛,其中一個類型是名人傳記/自傳/回憶錄(下文統稱「傳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