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織造美衣裳,香江領時尚:在一新美術館裏見證時裝傳奇
看到「香江織造」的美衣裳,首先是被色彩吸引。展品可見,一些衣身上呈現多種色彩,看上去像是注滿油彩的調色盤,感覺就如畫家即將從這裏再行創作;另外一些,則以圖案和花紋取勝。
看到「香江織造」的美衣裳,首先是被色彩吸引。展品可見,一些衣身上呈現多種色彩,看上去像是注滿油彩的調色盤,感覺就如畫家即將從這裏再行創作;另外一些,則以圖案和花紋取勝。
周前我和姨母共進晚餐,她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姨母戴著一條十字架項鍊,散發奢華品味(閃閃發光的十字架看來鑲嵌了水晶或鑽石)的同時,也凸顯出虔誠。
香港文化博物館再次與敦煌研究院合辦敦煌展《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敦煌——千載情緣的故事》。記得2014年及2018年敦煌展之精彩,可以不用舟車勞頓就能遊歷千里之外的文化寶藏,一期一會,必須珍惜難得的因緣。
適逢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舉辦「如來一相:佛教藝術藏珍」展覽,到訪久未踏足的香港大學,欣賞館內展出的藏傳佛教藝術品。約三十多件的唐卡及造像,有藏傳佛教傳統的祖師、護法,亦有釋迦牟尼佛及觀音菩薩。
6月21日是夏至,是北半球全年日照時間最長的一天。藝術家鄭波把當天定為樹木的「勞動節」,因為那天它們的工時將會最長。
兩年前,年輕插畫家Michun 在法國榮獲「法國巴黎 Carrousel du Louvre 展覽銅獎」,是得獎者中唯一的亞洲人,她滿懷興奮而歸, 沒料到,卻接連收到家中長輩病逝、好友憂鬱症自殺的噩耗。從高點墜下,悲痛促使她開始思考人生到頭,究竟能留下什麼?我們又該留下什麼?
Bing Lee, Honey cone series-HA 03 (Part), 2017, Mixed media on honey cone aluminum, 82 x 62 cm (圖片: Soluna Fine Art) Kim Ha-Young, Augmented Vision-2, 2014, Acrylic on polyester
Ernest說藝術就是他的日常,除了潛心個人創作,他還會邀請本地的年輕藝術家在他的藝廊做展覽,拉近藝術與普羅大眾的距離。過去幾年,他一直熱衷於以藝術創作做社會實驗,引發大家思考理所當然的過度消費和追趕潮流,反思崇尚名牌和西方文化的價值取向。
剪紙是中國古老的民間藝術,是減法的鏤空藝術,蘊藏著濃郁的生活風味。在過去,剪紙作為一種中國民俗藝術,幾乎是每個婦女所必須掌握的手工藝術,且注重師承。主要用於風俗節慶,題材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藝術風格方面,著重大氣的動態的美感,在平面上剪切出滿而不亂、多而不散、靜中求動、平易而質樸的藝術格調,虛實相間,一陰一陽剪出寓意。
文藝復興基金會與 StoryTeller 合作,舉辦「自己的房間」展覽,呈現 11 位新生代女性創作人的房間,讓大家穿梭於「女流」的混合時空中。參展創作人橫跨影像、音樂及文字三大界別,包括導演麥曦茵 @heiwardmak 、陳巧真、唐藝 @sistertangyi 、祝紫嫣;歌手 TAOTAO @taotaobird 、張蔓姿 @gigiicheung 、陳嘉 @wander.chanka ;作家趙曉彤 @chiohiotong 、方迦南 @canaanfkn 、Sonia Wong 及陳伊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