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圖像幽默的說大事 《畫說》李秉罡 x 金夏榮雙個展

Bing Lee​, Honey cone series-HA 03 (Part), 2017, Mixed media on honey cone aluminum, 82 x 62 cm (圖片: Soluna Fine Art)
Kim Ha-Young, Augmented Vision-2, 2014, Acrylic on polyester canvas, 100 x 100 cm(圖片: Soluna Fine Art)

在香港長大的駐紐約藝術家李秉罡(Bing Lee)自1983年開始「Pictodiary」個人圖像日誌計劃,他創造出一套完整的視覺詞彙,用類似「象形文字日記」的形式去表達個人生活經驗和他關注的社會議題。

「Pictodiary」可以說是他最具標誌性的作品系列。他其後又將「Pictodiary」轉化為不同媒介的作品,在畫布繪畫、木刻、紙上的石墨作品、在乳膠上染色、陶瓷、玻璃、馬賽克拼磚以至壁畫都嘗試過。他2018年為香港大館創作了一幅壁畫,最近又為美國的哥倫布藝術與設計學院創作大型壁畫《Connection and/or Separation》。Bing Lee喜歡在壁畫中加入由摩斯密碼或盲人點字轉化的而成的視覺語言,他希望通過具像引發觀眾就作品展開對話。例如他曾為美國Queens Museum創作過一幅用黑白圖案代表摩斯密碼的巨型壁畫《Bill of Rights in Morse Code》,壁畫上的圖案經解碼後原是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的內容。

Bing Lee在接受《ARTY》訪問時被問及38年來鍥而不捨創作「Pictodiary」的動力是甚麼? Bing Lee說故事作答—–他說曾經問學校的老師「我怎樣才能成為一位藝術家?」老師答他: 「你今天畫畫、做藝術創作,  你就是今天的藝術家。要是你昨天作畫,你就是昨天的藝術家。如果你明天繪畫,你將會是明天的藝術家。但是如果你昨天畫畫,但今天不畫了,你今天就不是藝術家; 如果你明天不畫畫,你明天也不會是藝術家。」

老師一席話,沒有高深道理,教Bing Lee堅持每天創作「Pictodiary」。

Kim Ha-Young She has got an electronic face 2, 2012 Acrylic on polyester 50 x 50 cm(圖片: Soluna Fine Art)
圖片: Soluna Fine Art

作品引發對話

Bing Lee與 駐倫敦的韓國藝術家金夏榮(Kim Ha Young) 正在香港舉行雙個展《畫說》。策展的Soluna Fine Art 把兩位來自不同地方及文化背景,但不約而同地以幽默的表現方式回應當前文化和社會議題的藝術家撮合,讓兩人的作品在展覽中對話,也讓藝術家和觀眾從中探索多元文化的交匯點。

金夏榮在作品中探討現代科技和科學帶來的貢獻和問題。她目睹人性和獨特性在科技急速發展的社會下慢慢被殆盡,人們漸漸失去自身個性的現象。理性、操控,所謂智能等冷冰冰的概念令人變得脆弱,這些現象如何影響人的心態和思想,正是她深感興趣去探究的題材。她的作品中不時呈現現代人面對的痛苦與掙扎,同時又有天真無邪的卡通和荒誕不經的超現實元素,她刻意拼湊出這些看起來不合情理的畫面,引發觀眾重新思考。

金夏榮又嘗試透過擴增實境 (Augmented reality)在作品中展示不同的意念和面向,令作品與其他視覺元素結合而有更多面向的呈現。這種延伸令她的藝術作品形成獨特的風格。金氏亦創作動畫以及NFT作品,例如即將發行和KaKaoTalk合作的作品(KaKaoTalk為一款南韓應用通訊軟件)。金氏的作品獲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希斯汀Jerwood gallery、倫敦Menier Gallery和德意志銀行等機構收藏。

《她有一張電動的臉》是金夏榮展出的其中一件作品,那是她有一次聽到朋友說的一句話,雖然她不認識朋友所提及的女子,但這句話誘發了她的想像而畫出一個神秘女子的臉,那張臉是鋪在性別或者是在不確資料之上,所以看似虛幻而隱形。金夏榮藉此探討社交媒體上圖像展現的短暫性,用色像五光十色的霓虹燈,寓意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被過度的圖像化弄得眩暈。

《畫說》[𝑺𝒕𝒐𝒓𝒚𝒕𝒆𝒍𝒍𝒆𝒓: 𝗕𝗶𝗻𝗴 𝗟𝗲𝗲 𝘅 𝗞𝗶𝗺 𝗛𝗮-𝗬𝗼𝘂𝗻𝗴]

展覽日期:  2021年10月28日至12月11日

星期二至六 10am – 6pm 

地點 :   Soluna Fine Art 香港上環西街52號

藝術家簡介
李秉罡(1948 年,中國廣州)

早年於香港成長,及後往紐約發展。李氏在 1973 年以奬學金就讀哥倫布藝術與設計學院(藝術學士學位),其後於紐約州雪城大學攻讀碩士與擔任全職教學助理。自1983年開始了「Pictodiary」個人計劃,李秉罡全心全意創作他的圖像日誌。「Pictodiary」創造出一套完整的視覺詞彙,同時成為了其最具標誌性的作品系列。

李秉罡的作品曾於世界各地的藝術節,畫廊和博物館展出,其別注的創作風格為他帶來無數奬頂,包括Fulbright基金會奬助金(2003)、紐約州藝術委員會奬助金(1994)、紐約藝術基金Gregory Millard 奬助金(1993)、美國國家藝術贊助事務部奬助金(1991)、香港獨立電影節最佳實驗電影(1979)及福特基金會奬助金(1978)。

李氏在 1990 年成立李秉罡工作室,專門創作多項特定場域公共藝術作品,如密爾沃基美國中西部快運中心、香港九龍塘港鐵站、紐約堅尼街地下鐵站及紐約市內多間學校。他的作品亦出現在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Grove Encyclopedia of American Art」。他是紐約「哥斯拉:亞裔美國人藝術聯網」、Epoxy Art Group 和香港視覺藝術協會創會成員。

https://www.bingleestudio.com/biography

金夏榮(1983 年,南韓)

首爾弘益大學獲頒藝術文學士,先後於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和西倫敦大學攻讀深造文憑與藝術博士學位。金氏一開始以尼龍畫布繪畫和 drafting films 為創作媒介,之後延伸至動畫及裝置藝術。

 

 

分享: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telegram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