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宗旨,包括了保護、尊重、欣賞非物質文化遺產(簡稱「非遺」),而所謂「非遺」,包括以下五個方面: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包括作為非遺媒介的語言;表演藝術;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傳統手工藝。
《公約》生效之後,香港編製非遺清單,2014年公布的首份非遺清單包括了四百八十個項目,包括了圍頭話、廣東吟誦、謎語、宗族口述傳說、粵劇、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南音、香港天后誕、長洲太平清醮、大澳端午龍舟遊涌、中秋節──大坑舞火龍、香港潮人盂蘭勝會、黃大仙信俗、涼茶、港式奶茶製作技藝、戲棚搭建技藝、紮作技藝、古琴藝術(斲琴技藝)等等。
政府為了提高社會公眾對非遺的認識,推行了「非物質文化遺產資助計劃」,而「非物質文化遺產」繪本系列就是獲資助項目之一。
「非物質文化遺產」繪本系列有三篇十本,三篇分別是「香港故事篇」、「香港節慶傳統習俗篇」、「香港文化技藝篇」。繪本的基本設計是一對父母收養了一隻小貓,原來小貓是外星來的使者。後來異能十兄弟姊妹逐一出世,他們各自有自己的獨特專長和超能力,也接觸和認識到香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而每一本繪本,都附錄了一本導讀小冊子,當中有故事簡介、問答題、參考材料,方便家長伴讀和老師教學。
香港故事篇
「香港故事篇」包括了三本繪本,分別是《觸一觸.萬事通──奶茶涼茶的故事》、《數一數.知多少──食盆的故事》、《射虎小英雄──謎語和花燈的故事》。
《觸一觸.萬事通》中,二姐阿呆是觸感通,她只要用手觸碰事物,腦海就會湧現相關的資料。阿呆即時知道手邊的一杯奶茶、一碗涼茶的背景知識,她成為了十兄弟姊妹中的超級搜索器。
《觸一觸.萬事通》的繪本部分,向小朋友介紹了港式奶茶的特色,以至於炮製絲襪奶茶的程序,後半部分簡介涼茶的傳說、用途、款式、功效、類別,至於導讀小冊子就有港式奶茶和涼茶發展簡史等參考材料。
關於奶茶和涼茶,踫巧我手邊就有中華書局出版的「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其中兩冊:《港式奶茶製作技藝》以及《涼茶》(筆者已在2022年11月5日香港電台節目《開卷樂》中訪問過鄧家宙,可收聽網上重溫),不妨一併閱讀。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是專門的學者著作,已出版的還有《中秋節──薄扶林舞火龍》、《香港中式長衫和裙褂製作技藝》、《紮作技藝》,系列每本有大概二百頁的篇幅,內容相當豐富,深入地剖析每一種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背後的相關知識,而「非物質文化遺產」繪本系列是教育小朋友的趣味圖書,兩種著作相輔相成,也不可偏廢。「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傳遞了相當豐富的知識,但「傳」也需要「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繪本系列將知識傳達,方便小朋友去承接與了解非遺知識。
「香港故事篇」還有兩本繪本,《數一數.知多少》是關於食盆菜和新界宗族春秋二祭兩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以「數字」為切入點,而《射虎小英雄》就以猜燈謎為主,故事結合「射虎」意思的誤會,兩本繪本都頗有趣味。
然而,《射虎小英雄》導讀小冊子提到中區先施公司大廈天台的「天宮遊樂場」、北角的「月園遊樂場」、銅鑼灣的「東區遊樂場」、荔枝角的「荔園」等地都有設置謎壇,這些恐怕是老香港才知道的猜燈謎場所,天宮、月園、東區三個遊樂場早就結束營運,部分家長和老師可能還有荔園的記憶,但現在的小朋友大概未聽過荔園。這些資料放在導讀小冊子,根本意義不大,理應略去,並且著重知識傳承和引起學習動機,與「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區分角色。
香港節慶傳統習俗篇
「香港節慶傳統習俗篇」包括了四本繪本,分別是《喳一喳.百鳥鳴──舞火龍的故事》、《可辯與不可辯──潮州人盂蘭勝會、糖塔及紮作的故事》、《伸一伸.看得遠──舞麒麟的故事》、《咕一咕.魚兒來──龍舟遊涌的故事》。
《可辯與不可辯》由「辯論王」阿牛當主角,由於被媽媽責備,他感到委屈地,自己走到街上,恰好當天是盂蘭節,阿牛在戲棚了解到潮州糖塔、紙紮鬼王,在夢中聽到「目連救母」的故事,學習到孝敬父母的美德,繪本在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傳統文化精神兩方面,有相當自然的結合。
《喳一喳.百鳥鳴》是關於中秋節薄扶林村舞火龍,名氣上不及大坑舞火龍,可是書中沒有提及大坑舞火龍,兩者當然可以互相比較參考。繪本中「森林通」大孖,由鳥兒帶路,實地走訪薄扶林村,除了欣賞舞火龍,也看到白鐵器具製作,是不錯的延伸。
《咕一咕.魚兒來》中「海洋通」細孖到大澳考察,了解端午節大澳龍舟遊涌。繪本詳細地交代了木雕神像的製作過程,龍舟遊涌的路線和特色,可惜故事味道不太足夠。
《伸一伸.看得遠》中,家裡最細的長頸鹿妹妹,看到明朝畫家沈度《瑞應麒麟圖》,圖中畫了一隻長頸鹿,卻稱為麒麟。長頸鹿妹妹感到好奇決定去西貢坑口,考察一下客家舞麒麟文化,學習到客家人的來源、舞麒麟的方法和禮儀,由於知識層面太豐富,更顯得故事內容欠缺趣味。
香港文化技藝篇
「香港文化技藝篇」包括了三本繪本,分別是《常感恩──粵劇神功戲和天后誕的故事》、《由動入靜──古琴、功夫和長衫的故事》、《又說又唱──南音和八音器樂的故事》。
粵劇是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及表演藝術,《常感恩》中,「常感恩」小幸從父母和網上資料了解到神功戲和天后誕,最終「常感恩」結合了例戲《加官》以及致謝提案,到底是一個關於粵劇文化傳承的小故事,也教育小朋友要有感恩的心。
至於另外兩本繪本,《由動入靜》要結合古琴、功夫和長衫三種迥然有別的非遺項目。所謂功夫,其實只是指太極拳,屬於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範疇,而古琴和長衫則屬於傳統手工藝。一個簡單故事帶出三種項目,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故事結構比較鬆散,情節單薄如蜻蜓點水。在故事中,實際上關於太極拳的,只有寥寥無幾的頁數。
《又說又唱》介紹南音和八音器樂兩種表演藝術,繪本內容有點突破,因為是年紀輕輕的「故事迷」明德,反過來向師長輩的說故事校際比賽評判介紹南音,從南音又順順理成章地提到八音器樂,甚至延伸到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長洲太平清醮。瞽師杜煥的故事當然也值得小朋友去了解,而提到南音,一般人只知〈客途秋恨〉和〈男燒衣〉,有趣的是繪本中卻沒有提到這兩首名作,大概是因為涉及妓女,所以兒童不宜?
「非物質文化遺產」繪本系列的十本繪本介紹如上,有的故事味道強一些,有的知識材料難免蓋過故事。這些非遺項目都有專門研究著作,但同樣重要的是讓小朋友從繪本和生活,開始學習欣賞香港本地的非遺。系列的美術製作不俗,頗有趣味,值得向家長和老師推介,作教育之用。
附錄:十本非遺繪本基本資料
香港故事篇
亞麗莎∕岑金倩(故事)、譚卓文(插畫):《觸一觸.萬事通──奶茶涼茶的故事》(2022)
亞麗莎∕岑金倩(故事)、易達華(插畫):《數一數.知多少──食盆的故事》(2022)
林萬儀(故事)、易達華(插畫):《射虎小英雄──謎語和花燈的故事》(2022)
香港節慶傳統習俗篇
張為群(故事)、易達華(插畫):《可辯與不可辯──潮州人盂蘭勝會、糖塔及紮作的故事》(2022)
亞麗莎∕岑金倩(故事)、譚卓文(插畫):《喳一喳.百鳥鳴──舞火龍的故事》(2022)
亞麗莎∕岑金倩(故事)、易達華(插畫):《伸一伸.看得遠── 舞麒麟的故事》(2022)
亞麗莎∕岑金倩(故事)、譚卓文(插畫):《咕一咕.魚兒來──龍舟遊涌的故事》(2022)
香港文化技藝篇
林萬儀(故事)、譚卓文(插畫):《常感恩──粵劇神功戲和天后誕的故事》(2023)
林萬儀(故事)、易達華(插畫):《又說又唱──南音和八音器樂的故事》(2023)
張為群(故事)、譚卓文(插畫):《由動入靜──古琴、功夫和長衫的故事》(2023)
每本繪本均附出版社(藍藍的天有限公司)編撰的導讀小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