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ona

Fiona

從事傳訊及公益營銷工作,熱衷於用貼地、易明的表達方法推廣身心靈健康。

陶笛音樂家原樂天 : 願孩子樂天知命 帶著希望追夢

過去幾年,香港社會遭逢巨大變化,眼見身邊的醫護人員日以繼夜在前線抗疫,學校長期停課或轉為網上授課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淡薄和疏離,甚至有人覺得這世界變得冷漠了,黯然了。陶笛音樂家原樂天給自己新的使命,用陶笛為大家帶來心靈上更多的慰藉,憑樂韻將幸福與希望的訊息送進人心。他與香港兒童陶笛樂團將於7月份首演原創的陶笛音樂劇,分享他樂天知命的人生感悟。

Read More »

辛潘 : 有靈魂的人都不會讓烏克蘭孤軍作戰  

烏克蘭聯軍行動經美聯社發放圖片(截自Variety.com) 圖片來源: Reuters 在烏克蘭烽煙四起之際,奧斯卡影帝及電影製作人辛潘(Sean Penn)正身在烏克蘭拍攝紀錄片,記錄俄羅斯入侵的實況。不時有人評頭品足說他高調參與慈善項目是自我宣傳,但辛潘黙黙地在做他認為要做的事—–他在海地的地震賬災和重建工作,十年後才以紀錄片形式公諸於眾,他希望透過電影感染更多人以公民行動去回應世界上的人道危機。 去年11月,在烏克蘭與俄羅斯局勢升級,戰火如箭在弦的時候,辛潘便前赴當地準備開拍紀錄片,並與當地副總理和軍方會晤,又到前線視察。日前現身於烏克蘭總統新聞發佈會的辛潘透過聲明說: 「塗炭生靈,無數人心碎,已經註成粗暴的錯誤,如果普京不退讓,他將會犯下人類史上最可怕的錯。」辛潘說烏克蘭總統和烏克蘭人民此劇正表現出無比的勇氣,站起來捍衛原則,烏克蘭是擁戴民主之矛的尖鋒,如果美國人讓她孤軍作戰 ,就是失去了靈魂。 截自《衛報》: Citizen Penn紀錄片中一幕 海地賑災十年片段 整理成紀錄片 以演員身份為人熟悉的辛潘,向來敢於表達政見和積極支持國際人道救援工作,有人質疑他做慈善是為了出鋒頭。2010年海地發生黎克特制七級大地震,造成廿多萬人死亡,150萬人無家可歸。辛潘義不容辭到當地協助災民募集救援物資和緊急醫療服務,並成立了慈善組織 Community Organized Relief Effort (CORE) 為海地的賬災工作籌款,災後重建工作一直持續至今。 辛潘當時看到災區資源匱乏,醫生為傷者截肢時連麻醉劑也沒有,要用伏特加充當。他於是向有私人交情的委內瑞拉總統Hugo Chávez求助,結果獲襄助向海地醫院送贈幾萬瓶嗎啡。期間他找Don Hardy執導把海地的賑災過程拍成紀錄片《Citizen Penn》。耗時十年製作《Citizen Penn》於2020 年在Discovery Plus 頻道播放 (借經典電影《大國民Citizen Kane》

Read More »

Michun 插畫個展:《留下來的》在脆弱中尋回力量

兩年前,年輕插畫家Michun 在法國榮獲「法國巴黎 Carrousel du Louvre 展覽銅獎」,是得獎者中唯一的亞洲人,她滿懷興奮而歸, 沒料到,卻接連收到家中長輩病逝、好友憂鬱症自殺的噩耗。從高點墜下,悲痛促使她開始思考人生到頭,究竟能留下什麼?我們又該留下什麼?

Read More »

由《道德經》而來的設計靈感 道可道Fashion 道

進念二十面體又有新作《道可道Fashion道》—–一直把經典融入劇場的胡恩威今次與大家共學《道德經》,以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的義與名,集書法、水聲、時裝表演和數碼藝術科技於一台,虛實互動,引發觀眾,特別是藝術、設計和科技創作人從中思考非常的Fashion Show和非常的「道」。

Read More »

「剪∙紙」特展 藝術 剪出新意

剪紙是中國古老的民間藝術,是減法的鏤空藝術,蘊藏著濃郁的生活風味。在過去,剪紙作為一種中國民俗藝術,幾乎是每個婦女所必須掌握的手工藝術,且注重師承。主要用於風俗節慶,題材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藝術風格方面,著重大氣的動態的美感,在平面上剪切出滿而不亂、多而不散、靜中求動、平易而質樸的藝術格調,虛實相間,一陰一陽剪出寓意。

Read More »

疫情下,我們與藝術的距離

防疫措施未解,公眾活動,包括文藝活動也大大減少,我們與藝術之間也一樣保持著社交距離嗎?
窮則變,變則通香。香港多個藝術展的主辦單位隨機應變,利用網上會議和虛擬畫廊等技術,把展覽呈獻給觀眾。只要你留意,近月城中的藝術活動非常活躍,單在五月就有幾個盛事級的藝術展覽。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