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風、佛法、中道和一首「不二」之作的產生──專訪新銳作曲家甘聖希(下)
阿希早在演藝學院求學時,已開始將佛教元素放進作品裏。他有個獨特的創作習慣,就是拿起一本佛教畫集,放在鋼琴譜架前,隨手翻過某一頁,然後根據畫中內容作曲。
阿希早在演藝學院求學時,已開始將佛教元素放進作品裏。他有個獨特的創作習慣,就是拿起一本佛教畫集,放在鋼琴譜架前,隨手翻過某一頁,然後根據畫中內容作曲。
認識甘聖希,緣於香港天籟敦煌樂團。阿希一直給我的感覺,是位說話有點急,但又不經意流露出沉穩氣息的作曲家。
聲音,對應我們身體內在和自然環境。人在頻率振動下,尋找靜心之道,尋求那屬於我們的原本狀態。著名舞台設計師及頌缽演奏家曾文通,透過磬缽演奏,引領我們回應聲音的根源。簡單直接的,表達出我們對體悟生命的渴求。「不要有所期待。」文通說。
來到台灣木雕家康木祥位於苗栗縣三義的工作室,心裏立刻暗叫了出來。那與其說是工作室,更像是一座博物館。這時,一位身材健碩壯實的先生迎面而來,他的一頭白髮異常濃密,在陽光下閃閃生輝。
來到新北市新店區手藝人奚淞的工作室,甫進門便覺滿室墨香。抬頭一看,橫樑和牆壁上貼有他的書法,有經文也有偈頌,當中每筆轉折頓挫,趣味盎然,紙上盡是濃得化不開的樸實質感。這是台灣之行的第二站。
總覺得現代人不懂得聆聽-身邊聲音太多、意見太多,干擾了我們學懂如何去聽,而聆聽應該是靜心的事。楊陽的聲音掏腰包(soundpocket),重新喚醒大眾對聲音的關注。隨風入夜,潤物無聲,原來聲音猶如人生,要慢嚼,滋味才會走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