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靂舞(Breaking)於2024年夏季巴黎奧運會首次成為奧運比賽項目,並在8月份獲本港多間電視台直播賽事,成為香港的城中熱話。霹靂舞源自1970年代的美國街頭,是嘻哈文化(Hip Hop Culture)四大要素之一。憑藉其高難度舞步技巧及獨特舞風,霹靂舞在短短50年間從街頭地下次文化發展成為風靡全球的潮流舞蹈,並獲選成為體育運動標誌性賽事——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正式比賽項目。霹靂舞結合了藝術、文化及運動,除了觀賞其震撼吸睛的動作外,大眾還可以從多角度鑒賞此舞。
筆者很榮幸邀請到在香港電台電視部擔任奧運霹靂舞賽事專業評述的莊志豪先生(B-Boy MC Fat Joe)接受專訪,他亦兼任中國香港體育舞總會霹靂舞分部體育總監一職。以下是B-Boy MC Fat Joe與大家分享的霹靂舞文化知識與小故事。
熒火: 請問可以向大家介紹一些霹靂舞比賽或交流中有特別文化含義的動作嗎?
B-Boy MC Fat Joe: 有三個手勢在奧運比賽時比較常見。第一個是抄襲(Bite),雙手前臂打橫平行,上下夾擊,意思是對手做了抄襲我/他人,不是原創的動作組合。第二個是失誤(Crash),跪地用手拍擊地板,是指對手做招式時支撐不穩跌倒,或未能完整完成動作。第三個是重複(Repeat),以手指比出二、三等次數,表示對手多次重複展示某個動作而沒有變化。
此外還有一些在圍圈交流(Cypher)活動時的動作大家可能比較少見。例如舞者會提起帽子、恤衫及皮帶扣等衣飾,視乎情況,用意可以是炫耀並挑釁對手,亦可以代表善意地與舞者朋友溝通,展現個人衣著打扮特色。
和所有街頭舞蹈一樣,霹靂舞也有指名挑戰(Call Out)的制度,即非預先安排、不限場地及形式的一對一挑戰。指名挑戰常見於熱身區範圍內,當兩位舞者發現大家擁有相類似的舞風概念或動作類型,便會在大會活動以外進行指名挑戰,互相作正面的交流。此外,指名挑戰也會發生於一些選手對評審判決表示不滿,或對某些選手的抄襲行為表示不認同的情況。
熒火: 一般大眾對霹靂舞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倒立頭轉」動作(屬於Power Move的一種)。你認為比賽舞步的美感準則是甚麼?
B-Boy MC Fat Joe: 個人認為撇除動作難度以外,創意及獨特性也是判斷動作美感的重要準則。評述用詞中有角色(Character)及故事鋪展(Storytelling)的描述,是指選手舞步中包含了一些富個人特色的小動作,例如在做排腿(Footwork)時空出雙手展示一些手勢、插袋等個人風格表現。
熒火: 承上題,你提到創意及獨特性可作為判斷動作美感的準則,本屆奧運網上大熱話題之一是一名澳洲選手B-girl Raygun,在比賽舞步中模仿袋鼠動作,嘗試將澳洲文化中的身體表達方式融入Breaking,請問你如何看待她的融合嘗試?
B-Boy MC Fat Joe: 先不討論B-girl Raygun的舞步有沒有美感,從Breaking的角度來看,我認為她的融合嘗試本身就是此舞種的形成方式。本來霹靂舞最初在美國發展時,就是提倡使用日常生活中的元素融入舞蹈動作,讓舞者以此表達自己。而大眾對她的舞步有爭議,主要是在現屆賽制評分準則中,她的這個表達的選擇難以獲取分數,而且舞步技術分數偏低,因而被淘汰。至於作為競技選手代表應否在奧運比賽中這樣做,亦是另一番觀點與角度的討論。
熒火: 請問你可以分享一些你認為十分成功的文化融合例子嗎?
B-Boy MC Fat Joe: 舞者熟知的動作空椅(Air Chair)形狀似水平坐於空中的椅子而得名,但其實此動作發明者B-boy Poe One是在看到成龍主演的電影《蛇形刁手》,以其中的中國武術作為發想創造的。另一位著名舞者B-boy Cloud亦有將大量百老滙舞蹈(Broadway Dance)的元素融合在他的發力模式及霹靂舞蹈動作之中。
熒火: 在運動層面上,你認為霹靂舞的奧運比賽項目,與其他霹靂舞大賽活動有何不同?
B-Boy MC Fat Joe: 我認為霹靂舞的奧運比賽在難度上更大地提高了。首先在爭取出賽資格上,運動員選手需在漫長的兩年間參與不同國家和地區舉辦的選拔賽及積分賽,並一路取得佳績,才能獲得國家代表隊的資格。在資源支援上,除了需籌措出賽的路程經費,運動員亦需投入大量時間,維持日常訓練量,同時亦要防止傷患,以保持穩定的狀態。此外,奧運循環賽制設計上也放大了霹靂舞項目的競爭性。循環賽制對運動員體能要求極高,以32強分成8組,每4人小組循環賽為例,選手如能順利晉級,便可能需於單日賽事內進行多達20個回合的對決,與其他大賽相比是一倍以上的回合數。
熒火: 你認為香港的霹靂舞運動員與其他國家運動員相比有何優缺點?
B-Boy MC Fat Joe: 香港是資訊流通十分發達的地方,亦是中西方文化交滙之地,豐富的文化背景為運動員的思想、創造力、風格提供了很好的發展土壤。然而,香港的物價及生活指數亦相對較高,資源上較難支持選手成為全職霹靂舞運動員。因此,在訓練時長及強度上較難追上其他國家的選手。另外,目前本港的霹靂舞運動員平均年齡亦較高,年齡在體能上佔有很大的影響,急需更多青年新血選手加入。
熒火: 2024奧運賽事已圓滿結束,但香港霹靂舞運動員仍然有漫長的參賽之路。請問你認為霹靂舞可以傳遞給社會大眾甚麼核心精神價值?
B-Boy MC Fat Joe: 霹靂舞作為一種舞蹈,與音樂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我希望大眾在觀賞舞蹈動作的同時,也可以欣賞舞者如何運用音樂,及安排自己連串快速動作與音樂節奏的配合。除了感受賽事中的刺激對戰氣氛及觀賞炫目高難度技巧之外,我更希望觀眾可以關注及了解更多不同舞者在創造個人舞蹈風格背後的文化背景及因素。因為更重要的是回歸霹靂舞作為舞蹈的本意,就是舞者如何運用霹靂舞這一手段去表達情緒及表現個人特色。
最後,如同其他競技運動,我希望大家感受到霹靂舞的社區性(Community)及體育精神(Sportsmanship)的精神價值。無論是身在各地電視前,或是身在現場的每位觀眾,在投入觀看比賽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凝聚成為了一個群體,為選手打氣。我在主持賽事時常說「Battle go second, friendship go first.」,希望觀眾也能注意到運動員在比賽完的碰拳、握手及在頒獎台上互相鼓勵的時刻,展示了他們的體育精神,對對手的尊重,以及珍惜與彼此交流,互相進步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