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

文章

無聲的悲鳴

[編者按 :  畫者投稿分享他探索疫情下的無奈和反思的作品。以下是畫者撰寫的文字] 走在天邊的幽谷,尋覓,停歇,等待。 前天,路過小公園,空氣裏透着草香的清新,相伴而行,籬笆牆下的杜鵑䕺,開着白花! 昨天,疫蔓的葉片,徐徐飄落,一片又一片,遮住祥雲,遮住暖日,一層又一層,蓋住慈愛,蓋住憐惜。 今天,呼吸變成原罪,注視變成武器,咳嗽是殺人武器,絕望是主食,一躍而下是餐後甜品,用完離席,下一站天堂! 幽谷無聲,四野茫茫,聽到眾生的悲鳴,走着…… 遠處,一簾暈光…… ### 我一直嘗試在面相中找人性的無常。 看歷史,戰爭締造時代更替,貪婪點燃人類潛藏的殺戮魔咒。大重設的今天,瘟疫是無硝煙的戰爭,老弱被驅往極樂,倖存者惶恐屈從,安逸却遠離,自由很昂貴,已不復擁有。 白皙的紙上,描下只睛孔,凝視中,心底的湧泉,流出困鎖的牢穴,散入大海,飄向彼岸。 歲月靜好,何日再來? 後記:畫作原不需要接連文字,生命本脆弱,擠不進天堂的窄門,留一支禿筆,點染逆旅過客的懷思。(2022年 春) 麥磊宙  Charles Lui Chau Mak 退休前任職國際室內設計顧問公司設計師/項目總監。曾先後於香港美術學院及法國昂熱美術學院( Ecole des Beaux Arts D’Angers France)修讀藝術。作品曾於香港藝術家聯展、巴黎秋季沙龍、巴黎中國藝術家作品展及香港當代藝術雙年展 (版畫組)的聯展展出。  

文章

在202號房 隔離不隔愛

「回家的自由被剝奪,有家歸不得,這種感覺突然觸動了我的同理心; 我想起社會上較不幸的一群無家者,他們永遠都無家可歸。」 Martin Lever DAY 1 – A.M. (59.4CM X 42CM) (C)Martin Lever DAY 1 – P.M. (59.4CM X 42CM) (C)Martin Lever 在酒店隔離的14天,他畫了28種心情。 原籍英國的Martin Lever,在2020年10月一次外遊返港時,他獲告知因為新冠肺炎病毒疫情的關係, 他不得踏足英國,而要入住香港指定的檢疫酒店接受隔離。他下塌於黃竹坑一家酒店的202號房,這房號成為了他作品的題目—The Room 202 。 每天早上和下午他用畫筆和顏料在房裡記錄望出窗外的景觀,同時也記錄自己的心情變化。就這樣他完成了合共有28幅畫作的系列。他說The

寫生。 寫心

寫生,走過千年藝術長路,最有緣還是當下

「藝術當下」本月主題是寫生。這個主題十分有意思,因為寫生是很「當下」的事情。 寫生有時與素描並稱,英文都是 sketch。然而前者多指直接以實物、風景或人物為對象的描繪方式,後者概念上常指以單色在平面畫上表現立體形態的方法和技巧。不過兩詞互用也無傷大雅,本文就統稱為寫生。 寫生一般不為成熟作品而創作,尤其是歷史上的早期作品。很多時,藝術家為了搜集創作素材,或即時記錄影像和感覺而寫生,所以說這個過程頗為「當下」,有些人也稱之為「速寫」。後來歴經發展,也有一些畫家以寫生直接完成創作。這方面文章稍後再略提。。 自古中西畫家皆寫生 西方畫家很重視寫生,不論作為練習或搜集藝術素材。中國畫家則多是飽覽名山大川後,「目識心記」,心領神會,回到書齋上憑記憶、印象知感受揮毫。 說到中國畫家,他們的確憑著意念、學養或有時只因雅興一到,就在書案上創作出很多不朽作品。其實他們也會現場描繪,「當下寫生」,而寫生這個詞,在中文裡本就是這個意思。 例如,宋朝黃休復撰的《益州名畫錄》裏記載,後蜀畫家滕昌祐說自己「初攻畫無師,惟寫生物以似為功而已。」。推測滕昌祐的寫生,對象是有生命的東西,而風景、靜物,可能不在其内。蘇東坡在《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一首》中有這兩句:「邊鸞雀寫生,趙昌花傳神」,這兩位畫家的寫生,也是以活物為對象。宋朝范鎮的《東齋紀事》卷四提到:「又有趙昌者, 漢州人,善畫花,每晨朝露下時,遶欄檻諦玩,手中調彩色寫之,自號寫生趙昌。」五代時(西蜀人)黄筌傳下來的《寫生珍禽圖》,基本都是草鳥蟲龜這些生物。因些,寫生的生可以就是活的意思。 時移世易,近現代中國畫家的寫生,當然包括了活物、非活物和各種景觀。劉海粟辦上海美專時,經常帶學生往外寫生,當時報章還當是新聞來報道的。除了他,其他大師如李可染、黃賓虹等,也通過寫生創作。 《寫生珍禽圖》 在西方,寫生傳統上指畫家粗略地描繪出對象,可能為了記錄形貌、印象或感受,也可能以此為基礎,準備繪成一幅作品。當然,亦有人只為消遣和自娱而寫生。 寫生讓畫者有一種自由自在的感覺,不怕過程中出錯。很多時,畫家並不在寫生中追求高度的形似,只要記下他們想記的特質就可以了。要擷取對象的特質,藝術家正正就要放鬆和放膽地記錄,把內在的心和對象聯繫起來,要心心相印,這是十分個人、十分當下的事。亦因此,寫生作品是他人所難以模仿的。 如此發展下去,藝術史專家逐漸發現到寫生作品的獨特藝術價值,從而對歷史上部分作品作出重估。例如,英國風景畫家約翰康斯特勃 (John Constable) 的寫生,在藝術成就上被認為與他不少風景畫作品並駕齊驅。康斯特勃主張藝術要從觀察自然中來,而不是憑空想像。人們亦以同一眼光審視文藝復興全盛時期的藝術家作品,例如拉斐爾和達文西的素描手稿,都被譽為具有很高藝術價值的作品。 英國風景畫家約翰康斯特勃 (John Constable) 的寫生,其藝術成就不下於他的風景畫作品 最初藝術家把寫生自家保留,很少把這些作品展出。到了十八和十九世紀,情況逐漸改變,寫生有時也登上大雅之堂。而這個時代,越來越多藝術家追隨自然主義。同時,在攝影技術還未出現之前,歐洲在這年代開始流行帶着繪畫工作旅遊的風氣。遊客把所見的景物畫下留作記憶,蔚然成風,專業或業餘畫家都會這樣做,成為歐洲人生活一部分。 上面分別略述了中國古代和西方藝術發展中所理解和展開的寫生活動。到了近現代中國,寫生卻被捲入一場中西文化交流和碰撞的風潮中。這方面值得在文章最後一個部分談一談。(以下各專家說法源出多處,因本文非學術著作,未有遂一引述。) 師法自然 寫生的其中一個重點是直接把對象記錄如描繪下來,而不是模仿別人的藝術創作。因此中國有句話「師造化」(向自然學習)就很能說明這狀況。中央美院教授薛永年就認為,中國畫具有優良的傳統,就是師造化。他認為這要比寫生廣泛,即是要師法萬物,對物寫生,又要以大自然的生成變化為師。 這確實是中國畫的特性。然而,隨著藝術經驗的累積,師造化以外 ,又自然地產生「師古人」的方法 ,這主要是從臨摹古人傑作中領會。師古人強調的不只是古人之法,而更重要是古人之心,體會古人怎樣把自然轉化為藝術的意趣。 現實上,後來卻有人以「師古人」代替了「師造化」 ,只懂臨摹古人,不再「直面」所描繪的對象,結果把藝術變成匠工。這情況到了晚清尤其嚴重。

謝景蘭藝術展—二十世紀中國女藝術家系列

謝景蘭(1921-1995),綽號蘭蘭,是綜合藝術的先驅人物,其創作揉合繪畫、音樂和舞蹈等藝術形式。蘭蘭早期接受專業聲樂訓練,移居巴黎後學習作曲及現代舞蹈,並展開對抽象繪畫的探索。她作畫時從不繪製草圖,全程憑直覺和自發的姿態作畫,作品不僅紀錄自身的內在心理變化,更映照對融和之境的嚮往。 《延綿之軀: 謝景蘭藝術展》展示藝術家超過三十幅珍貴作品及跨界藝術創作的文獻資料,追溯藝術家創作的轉化歷程,力求在純粹的藝術實踐中探索和內省。作為「二十世紀中國女藝術家系列」的第四個展覽,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希望藉著紀念蘭蘭的百歲誕辰,以頌揚這位跨界藝術先驅在融合東西方美學的深遠貢獻。 為了體現蘭蘭對跨界藝術的巧思,本展覽與本地編舞家林偉源合作,集合音樂、舞蹈及擴增實境多媒體製作回顧表演向藝術家致敬。蘭蘭在其創作過程中探索跨界藝術形式中的各種可能,同時忠於自我。她對突破界限的強烈渴望擴闊了觀眾的想像力,並讓我們深思藝術領域中的新體驗。 日期:2021年4月27日至9月19日 時間:上午11時至下午6時 地點:亞洲協會香港中心  香港金鐘正義道9號

製作你的《般若波羅蜜多》雕塑!

日期:2021年4月27日至9月19日 時間:上午11時至下午6時 地點:網上 活動詳情及報名:https://www.mill6chat.org/zh-hant/event/製作你的《般若波羅蜜多》雕塑!/

美術

阿蟲: 畢生用水墨小品為香港人洗滌心靈

繪畫心靈漫畫的著名香港漫畫家阿虫(嚴以敬) 於2018年8月12日清晨逝世,享年八十五歲。據悉,阿虫在美國洛杉磯家中離世。在其親友開設的紀念專頁指,阿虫死於突發心臟衰竭;離世時,太太、女兒、女婿和外孫們在旁陪伴。

美術

鄭元德: 《快雪時晴》墨炭畫作 演釋書法精神

咖啡是苦的嗎?蛋糕是甜的? 雨,是不是會一直下?冥冥中似有安排,讓我們在這様的一種聽雨的氛圍中,更深入的去探討生命中的晴時多雲偶陣雨,譲多媒體藝術工作者:鄭元德以他舉辦的畫展之主題《快雪時睛》…

美術

奚淞: 手藝人「以手帶心」的生活哲學

來到新北市新店區手藝人奚淞的工作室,甫進門便覺滿室墨香。抬頭一看,橫樑和牆壁上貼有他的書法,有經文也有偈頌,當中每筆轉折頓挫,趣味盎然,紙上盡是濃得化不開的樸實質感。這是台灣之行的第二站。

美術

詹朗然: 繪畫為我的生命「開一扇窗」

對於很多人來說,他們不太著意生命中開了多少扇窗。家人、朋友、工作和興趣,彷彿觸手可及。但對詹朗然(Ronn Jim)來說,一切都來得不易。藝術創作為他打開了一扇很重要的窗,讓他向世界呈現自己,也讓世界走進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