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永祥: 在雕塑中尋呈現生命最原始的印象

康木祥的雕刻每件都大得驚人,動輒數米高,形容為龐然大物亦不足為過。(圖:Tim Liu)

來到台灣木雕家康木祥位於苗栗縣三義的工作室,心裏立刻暗叫了出來。那與其說是工作室,更像是一座博物館。這時,一位身材健碩壯實的先生迎面而來,他的一頭白髮異常濃密,在陽光下閃閃生輝。雖一副飽經風霜的面容,卻完全不見絲毫疲態。「你們好!」是康木祥。他中氣十足邊走邊朝我們叫喊,步伐有勁,不徐不疾。

我們慚愧地說,老師你一定覺得城市人看上去很軟弱了。他哈哈大笑道:「是大環境使然啦。大家現在都足不出戶,連購物都在網上。我是這樣看的,人越少跟大自然接觸,便會變得越冷酷無情。這個時代再不需要我們對花草樹木、對生靈培養感情了。」他希望即使將來到了那一天,大家都能登上月球、穿梭太空,仍然保存內心的純真。跟他的木雕一樣,他強調生命的源頭。「不管世界變得如何,還是要回到源頭去尋找。生命經歷起伏,那是正常不過的事。人是會脈動的,今天的高潮,不代表明天你不會掉到低潮。我們現在看科技發展到達了頂峰,是不是會立即掉下來,很不好說,但的確我們聽到越來越多關於環保、愛護自然的呼聲,這是很重要的一步。說明我們開始懂得汲取教訓,回到源頭,尋找我們的本質所在。空氣、水、陽光都是共有的,不分國界。」

簡單寒暄了幾句後,我們跟隨他踏進那座由他設計、三層樓高的康木祥美術館。甫一進門,我們驚訝發現康木祥的木雕作品,錯落有致地擺放在各個角落。他的雕刻每件都大得驚人,動輒數米高,形容為龐然大物亦不足為過。我想,這是因為康木祥想我們感受到生命那股澎湃的力量吧。

康木祥的雕刻每件都大得驚人,動輒數米高,形容為龐然大物亦不足為過。(圖:Tim Liu)

母體是我們對生命最原始的印象

人稱「康大師」,康木祥是台灣走向國際的藝術家之一。三十多年來,他不斷突破傳統工藝技法,並超越自我,進入當代藝術的創作領域,作品融合了傳統與當代的元素。然而無論如何變化,康木祥的創作中,一直保留著對大自然本心的追求。他1961年生於台灣苗栗縣通霄鎮,十三歲即接觸傳統木雕,父親是編竹的工藝師父,自幼便在手工藝創作的氛圍下長大。他笑說,在大自然的環境下成長,那裏有山、有海,於是孕育出他這樣一位意念廣闊沒有局限的藝術家。年輕時跟著親戚離鄉別井,在台中渡過了一段寄人籬下的艱苦生活後,康木祥又回到苗栗的三義鄉。三義是有名的木雕重鎮,他起初和大部分當地的木雕家一樣,主要的創作不外乎是小型手工藝品及傳統神佛的造像,供人放在室內觀賞、膜拜。「慢慢我累了,也不想再接千篇一律的案子。於是我跑到中國,那裏的雕塑家的手藝令我驚為天人。那時候我想糟了,再不走出個人風格,早晚會給人家的創作淹沒掉。」

回到三義,他開始「深情」、「海島情」和「生命潮」等系列作品,受到海內外藝術界的高度評價。這些早期作品,是他和木雕緊密連結的投射,正如同母親和子女的關係。「母親是生命的根源,沒有母親,哪來我們胚胎?我希望通過木雕,重新探索關於母性和生命的哲學,傳達出生命中原來充滿著愛與喜悅。所以我以巨大、圓潤的母體,包裹住單薄弱小的嬰兒,象徵生命在母親的懷抱,得到安詳和寧靜,這就是我們對生命最原始的印象。」

2002年,颱風重創台灣北部,東北角海岸及無人島龜山島堆滿了由山上沖積下來的漂流木。康木祥獲政府邀請到龜山島居住一整年創作。(圖:康木祥)

「拯救」漂流木,重新賦予它們生命

2002年,颱風重創台灣北部,東北角海岸及無人島龜山島堆滿了由山上沖積下來的漂流木。康木祥獲政府邀請為漂流木再續生命,為了尋找創作的靈感,他一人獨居在龜山島長達一整年。

「當然有人不理解我,覺得我是瘋的。」的確,第一次看見他拿起工場裏那把巨型電鋸,著實有點吃驚。他跟我們解釋,這是他獨創的「風切劈流法」,非用電鋸不可。「我經常在海邊觀察大海和波浪,風會吹拂海沙,海沙翻滾,然後又會歸於平整,受到這個過程啟發,我領悟幾種雕刻的要領──切、劈、劃、割和整,這就是風切劈流法。下手一定要快,順著木頭的紋理,和它對話,了解它們的故事,這樣便行了。」

他認為當今世上發生的各種災難,都是人類的共業。以發明核子武器為例,是美國帶頭的,其他國家現在爭相仿效。到將來那一天發生了戰爭,難道美國可以絲毫無損嗎?所以當其他人在砍伐樹木時,他要跑到龜山島,「拯救」漂流木,重新賦予它們生命。「漂流木本來擁有巨壯的身軀,生命力旺盛,可是災難來臨,跟著風跟著水,給沖到海邊。我要讓它重新站起來,雖然不是原地而植,而是在博物館、在某個收藏者的家裏,陪著新主人。台灣的木頭很堅強,擁有一千年生命的樹木即使砍掉了,還要一千年才會開始腐朽。我們要尊重這種生命的可貴。」

往往大塊漂流木會被人砍開一段段取走,再轉化成不同面貌。康木祥在想,倘若他用一根木頭創造出一整個家庭呢?正因為這個念頭,他又創作了名為「同根生」的系列,有父親,有母親,也有兄弟姊妹。那代表尊重、包容、互助和團結的精神,同時也是一個共同牽連的家庭。「我的家庭很大,連我在內有八個兄弟姊妹。記得父親諄諄教誨,希望我們每一個都包容及互助。相同的血脈,不同的樣子,象徵的是生命的多樣性。」

康木祥近年又以廢棄的電梯鋼纜作雕塑,他相信台灣的其他藝術家,沒有他這樣運用材質,引發觀者對生命的思考。2013年,台北101高樓電梯的其中一條鋼纜退役,大樓要拆掉它,叫他去看。那是一堆沾滿機械油的金屬,很髒,從世俗人的角度看,它是廢物,沒用的。但康木祥相信輪迴,只要好好把握機會,這條鋼纜當然可以迎來第二期生命。「這不單是循環再用,是重生。我把鋼索放進火裏燃燒,相遇後產生的是一種蛻變後的創新力量。對我來說,這個過程無異是修行。當然,我希望藉此提高大家對廢物利用的意識,因為如果我沒有將這條鋼索進行藝術再創作,它將被焚燒,對地球環境造成傷害,所以我用這樣一種創作的理念,用生命的主題進行再創作。」

康木祥近年又以廢棄的電梯鋼纜作雕塑,他相信只要好好把握機會,廢棄的鋼纜也可以迎來第二期生命。(圖:Tim Liu)

康木祥的這個作品系列,叫「一條連結世界的鋼索」,作品如同他其他木雕一樣,象徵著萬物像一個胚胎、一顆種子。「這是生命最原始的形態,我希望最終鋼索能散播在世界各地,從台灣到歐洲到美洲,拉起一道連接的鋼索,為地球的發展找出一條生路!」在和康木祥訪談期間,我們感受到他的執著跟堅持。他就是那種會按照內心的想法和靈感,努力開創一條屬於自己道路的藝術家。感謝康大師接受佛門網的專訪。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