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措施未解,公眾活動,包括文藝活動也大大減少,我們與藝術之間也一樣保持著社交距離嗎?
窮則變,變則通香。香港多個藝術展的主辦單位隨機應變,利用網上會議和虛擬畫廊等技術,把展覽呈獻給觀眾。只要你留意,近月城中的藝術活動非常活躍,單在五月就有幾個盛事級的藝術展覽。
國際藝術盛事香港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 Hong Kong)改為線上搭配線下的方式舉行,西貢「鹽田梓藝術節2021」亦推出360度AR實景導覽功能,帶領觀眾在網上遊覽和欣賞藝術作品,了解小島背後的動人故事。
非牟利藝術團體HKwalls邀請本地和海外藝術家創作,致力透過這些高質素的公共藝術連繫社區,讓大眾感受香港本地的藝術能量。今年HKwalls選定西貢做為戶外壁畫創作的場域,街頭巷尾的作品等待你去發掘。
此外,香港畫廊協會亦與香港12家畫廊合作,於去年六月舉辦了一場精品藝術博覽會。
疫情對藝術工作者的生計也有一定影響。早前就有傳媒報道過一些舞台工作者因為演出暫定而無工開,被迫轉做其他不相干的工作。
新藝潮於2020年8月推出一個名為「+VE/-VE」的展覽,展出四十多位香港藝術家回應疫情的創作。這些作品都是藝術家對當前處境的反思和感觸。鑑於疫情嚴峻,展覽分階段舉行,第一階段為網上VR展覽,第二階段的實體展覽則將在限聚令放寬後向公眾開放
虛擬展覽
https://my.matterport.com/show/?m=U5W9R1TjB6Q&fbclid=IwAR1qDNtVzd8Daunl4zQK96Oy80
線上畫廊:
www.artnextexpo.com/collection/ve-ve-exhibition
本地畫家及香港中文大學兼任講師鍾大富就以岩彩畫「向醫護致敬」。
Kasper Forest回應劉以鬯的話「香港人的快樂都是紙紮的」,做出一對紙紮公仔情侶《金童玉女》,置於於香港各大地標,以映照出疫情下空蕩無人的香港。
李欣儀的作品「Study of Spaces and System」,U型水管貫穿家家戶戶,被困的人物在家中來回踱步、或坐或立,一派不安。
策展的新藝潮總監邢珠迪表示受疫情影響,藝術市場和博覽會都被迫暫停或改以網上形式舉行,對藝術家的創作和前路帶來衝擊,而種種負面的挑戰又啟發了他們以新的思維方創作。「+VE/-VE」旨在提供平台讓一班藝術家,以其作品發放正能量,同時亦希望藉此推動藝術市場,幫助藝文界重上正軌。
限聚令和檢疫措施也為個別藝術家帶來創作靈感。
以創作回應
雕塑藝術家馮力仁認為身處隔離的環境和孤獨,正正是藝術家的日,他鼓勵大家把握機會動手創作,為自己創造正向情緒。
在港四十多年的藝術家Martin Lever去年10月由外地回港,需要入住檢疫酒店隔離14天,他在慨嘆失自由,有家歸不得的同時,想起一班無家可歸的露宿者,他在受限於酒店房間的日子拿起畫筆畫紙,畫他望出窗外的景物和心情,創作成慈善項目The Room 202 Project。作品賣出的收益將捐助香港的無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