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江:叛逆、洋化、亦正亦邪,粵語片中演活獨特形象

曾江憑演出《竊聽風雲3》(2015)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
曾江憑演出《竊聽風雲3》(2015)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

不過是兩個月間,接連已有幾位對香港影壇舉足輕重的人物逝世:繼楚原和王羽後,從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起一直活躍的資深演員曾江,4月27日在尖沙嘴一家隔離酒店中倒斃,令人惋惜不已。

坊間傳媒對曾江的生平和演藝成就近日已有大量報道,在此不贅。他無疑演技精湛,對香港影視行業貢獻良多,但筆者有興趣探討的,卻是他在六十年代粵語片男星中有著獨特的形象和風格,其他男星實在無法取代。

曾江曾於五十年代中期以玩票性質拍電影,直至1964年拍《大馬戲團》才算正式加入電影行業,與謝賢、胡楓、呂奇、周驄和張英才等是六十年代當紅的年輕小生(部分於五十年代後期已出道)。跟其他同期男星一樣,曾江演出過大量各類型粵語片,從時裝到古裝、從武打到言情都有,角色的形象或性格未見得有刻意的設計和塑造,但是相較起其他小生,他卻總自然流露一份叛逆不羈的味道──謝賢的風格雖或有點近似,但是曾江卻更顯得更為洋化和有書卷味,用當年的香港俗語形容,就是「番書仔」。

這自然跟曾江的背景有關。他父母兩個家族均屬書香世家,自幼家境富裕;他更是粵語片演員中罕見高學歷的,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建築系,曾任建築師,後來覺得工作無法發揮自己的創作才華,方投身電影事業。因此,他在粵語片時代演過的很多角色,固然換上其他男星也可勝任,但說到演繹叛逆青年,卻不作他人想。

曾江自己也認同這個看法,曾在一個訪問中表示:「我的成長、受過的教育……我的思想有西方的元素,所以視野未必跟他們(意指當時的粵語片從業員)一樣……我自己再花心機去創造角色,出來的效果就會特別一點。」(香港電台第一台,《粵語長片重出江湖》,2017年7月16日及23日,下同)

在粵語片中,這種帶著反叛味道,偶爾會犯錯越軌,但是本質善良的角色,也是時代的產物。六十年代,隨著經濟起飛,香港社會漸趨都市化和現代化,價值觀也變得複雜,反映在粵語片之中,是非觀念不再如五十年代粵語片那樣非黑即白,人物忠奸分明,開始出現亦正亦邪的角色。

曾江主演的《藍色酒店》(1968)是最好的例子。他在片中為了生活出賣肉體,由夏萍包養,最後當然是覺悟前非。這樣的故事在當時來說十分破格大膽,可算挑戰禁忌,但曾江演來相當討好,角色有血有肉,不會令觀眾反感,實在難得。

曾江另一個演繹反叛青年出色的例子,卻是出現於民初功夫片的《黃飛鴻》系列。他在1967至1969年間總共參演了約十部《黃飛鴻》,飾演黃的主要弟子凌雲楷(取代該系列較早期作品中曹達華飾演的梁寬的位置)。這系列由關德興主演的《黃飛鴻》電影,主要橋段大同小異,很多時都是黃的弟子因抱打不平,開罪土豪惡霸(通常由石堅飾演),黃初時忍讓,最終忍無可忍,打敗片中的大反派。過程中,黃責罵弟子闖禍差不多是每片必有的場面。但是凌雲楷在這些場面中的反應,卻跟早期作品中梁寬對師父唯唯諾諾頗為不同,他往往敢於與黃飛鴻爭辯是非,據理力爭,在其中一部甚至促使黃最終向他認錯,由此可見曾江的叛逆本色。他在訪問中談到凌雲楷的角色設計時,就用到另一個方式來概念來解釋這份叛逆:「我只是不想好像過去曹達華或西瓜刨那種演繹方式,演黃飛鴻的徒弟也可以佻皮一點。」

曾江在電視劇中演繹《射雕英雄傳》中的「東邪」黃藥師,亦正亦邪,堪稱一絕。
曾江在電視劇中演繹《射雕英雄傳》中的「東邪」黃藥師,亦正亦邪,堪稱一絕。

無可否認,在粵語片時代,曾江演出經驗未豐,加上故事和角色設計往往流於陳套和平板,他的演技未算極為出色。正如他自己承認,要到了拍攝電視劇的年代,才有更多機會磨煉演技,逐漸進入爐火純青的境界。他一直反思如何改進演技,也意識到自己的叛逆特質。他在訪問中說,到後來(他沒有具體說明是甚麼時候,估計是到拍攝電視劇時)他才明白,演員要與別不同,有自己的特色:「為甚麼找我演黃藥師,因為我有他的反叛性。」

大概正是這種在粵語片時代已展現的這種洋化而叛逆的味道,加上不斷鑽研,令曾江的演藝事業在接著的幾十年間繼續大放異彩,多個亦正亦邪和反派的電視劇角色深入民心,近年除了參演不少港產電影,曾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外,更接拍了多部歐美的製作,成就高於同期的粵語片男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