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世代的和聲:賽馬會「耆樂唱一舖」的無伴奏合唱之旅

在香港這個繁忙的都市中,有一群長者正以他們獨特的方式譜寫著動人的樂章。他們是本地專業無伴奏合唱劇團「一舖清唱」籌備及舉辦,賽馬會「耆樂唱一舖」三年長者無伴奏合唱豐富人生計劃的參加者。在這裡,音樂不僅僅是旋律和歌詞,更是連結世代、療癒心靈的橋樑。有幸採訪到賽馬會「耆樂唱一舖」的項目總監Sam,聽他娓娓道來這個計劃的故事。

賽馬會「耆樂唱一舖」近作《耆樂清唱榕樹下》
賽馬會「耆樂唱一舖」近作《耆樂清唱榕樹下》

無伴奏合唱:跨越世代的藝術

Sam講述計劃的源起,「當初還未有這個計劃時,有些長者中心來找我們,問可否教長者無伴奏合唱。雖然當時還未試過做長者項目,但我們思考過,覺得很有意思。你想想,有些長者可能學習速度沒有後生那麼快,可能未懂看譜,但他們多年來聽那麼多歌,歌單比我們還長,又能唱歌,為甚麼不能嘗試無伴奏合唱呢?於是便開始教長者,慢慢越來越多中心來接觸我們,後來便申請了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資助,開始了賽馬會『耆樂唱一舖』計劃。」

「在計劃頭三年,每年都會有藝術家長駐不同的長者中心,除了舉辦恆常的合唱班,還有一些工作坊讓長者學習特別的內容,例如戲劇表演、認識音響使用方法等等,因為在臺上演出,這些元素都重要,」作為項目總監,Sam深知這種跨代合作的獨特魅力和挑戰。他說:「這裡融合了長者與年輕人的聲音,是我們對跨代共融理念的一種表達。無伴奏合唱本身是一個年輕人的玩意,而這裡的長者打破了這個思想,走來與年輕人一起參加,其實回想都覺得他們很厲害。」

當被問及如何協調不同年齡層的價值觀和生活經驗時,Sam以無伴奏合唱(A Cappella)的概念來解釋他們的相處之道:「在A Cappella中,我們不介意彼此的聲音有所不同,但我們必須互相傾聽。要留意大家的聲音質地、音量等等可以如何配合,這是我們A Cappella要留意的地方,就像在生活中,我們需要注意彼此的需求,適時調整,找到和諧。這正是我們在計劃中所實踐的。」

賽馬會「耆樂唱一舖」形體工作坊
賽馬會「耆樂唱一舖」形體工作坊

《耆樂清唱榕樹下》:無伴奏合唱劇場中的跨代對話

談到計劃最近的作品《耆樂清唱榕樹下》,Sam的眼中閃耀著自豪的光芒。這是一部由長者義工團「聲夢耆緣」演出的無伴奏合唱劇場,涵蓋多首經典粵語歌曲,以社會時下家庭狀況為骨幹創作的溫馨家庭倫理小品。

Sam解釋道:「這個作品是我們對當代社會議題的一種回應。我們選擇了一些大家熟悉的經典粵語歌曲,但賦予了它們新的意義。榕樹下是一個講故事的地方。通過這些歌曲,將長者的故事放入劇本當中,講述現時香港家庭面臨的跨代共融挑戰以及機遇。」

談到跨代合作的挑戰,Sam坦言這並非易事。「不同世代之間確實存在著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差異。」他說,「例如,在婚姻觀念上,長者們可能更重視傳統儀式,如三書六禮、對八字等,而年輕人可能更傾向於簡單的儀式或旅行結婚。其實長者都明白這些差異,他們都在思考。」

但Sam認為,正是這些差異造就了賽馬會「耆樂唱一舖」的獨特魅力。「我們不是要消除這些差異,而是要學會欣賞和尊重彼此的不同。」他解釋道,「在合唱中,每個人的聲音都是獨特的,但我們的目標是創造和諧的整體。這正如我們在生活中需要做的那樣。」

《耆樂清唱榕樹下》不僅僅是一場無伴奏合唱劇場,更是一次跨代對話的嘗試。Sam說:「我們希望通過這個作品表達跨代共融議題,讓不同世代的觀眾都能找到共鳴。無論是年輕人還是長者,都能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思考自己與家庭的關係。」

賽馬會「耆樂唱一舖」近作《耆樂清唱榕樹下》
賽馬會「耆樂唱一舖」近作《耆樂清唱榕樹下》

在音樂中找到陪伴和快樂

在Sam的眼中,計劃的意義遠不止於音樂本身。對許多長者來說,這是他們社交生活的重要部分,甚至是一種心靈的力量。

Sam觀察到長者很享受在創作過程中表達自己,「《耆樂清唱榕樹下》劇本中,有一部分是關於自己喜歡的歌。我會問他們喜歡甚麼歌,每人都能提出一首,輪流在不同場次有機會唱。每個人都很積極,很有自己的意見,例如有人喜歡《上海灘》這首歌,他們很喜歡在『浪奔~』後面唱『登登登』,我覺得不錯,就加入了。榕樹下,不只是發生在台上,而是一個共同社區,所以要有這些機會,讓長者可以共同參與創作。」

在這裡,長者不僅可以表達、探索自己,也可以豐富社交生活。「對於一些長者來說,每週的合唱練習就像一個恆定的小小的社交聚會,給了他們期待和動力,」Sam舉例說,「有一位患有輕度認知障礙的長者,他平時不愛說話,但來唱歌卻很好聽,很有中氣,很投入,每個星期都來上堂。音樂似乎能觸動他內心深處的某些東西,讓他重新找到表達自我的方式。」

Sam認為計劃讓長者感受到被需要和被重視:「很多長者會叫家人和朋友來支持他們的表演,更會介紹給我認識。長者其實都能在這裡找到一份安樂。快樂是很重要的,所以為甚麼叫賽馬會『耆樂唱一舖』就是這個原因。」

賽馬會「耆樂唱一舖」部分成員合照
賽馬會「耆樂唱一舖」部分成員合照

未來的願景

談到計劃的未來發展,Sam充滿熱情和期待。他們開始培養了長者做助教,在長者中心教唱歌。「當初留意到有些長者能力出眾,我們便給他們機會嘗試帶熱身、管理秩序等等,當初他們不太有信心,但經過一段時間,他們變得積極很多了,會主動幫忙,這都是頗為鼓舞的。」

「我們希望能夠繼續擴大我們的影響力,」他說,「不僅是在香港,也希望能夠與其他地區的類似團體交流合作。同時,我們也期望有一些跨界合作,比如與舞蹈團或劇團合作,創作更豐富多元的表演。」

對於那些可能感興趣但還在猶豫的長者,Sam有這樣的建議:「不要擔心自己唱得不夠好。重要的是參與的過程和樂趣。在這裡,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每把聲音都是珍貴的。」

結語:和聲中的生命樂章

在這次訪問裡,我深深感受到音樂的力量。在這裡,年齡不再是界限,每個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舞臺。這些參與無伴奏合唱豐富人生計劃的長者,正用他們的歌聲,譜寫著一曲跨越世代的和聲,唱遍香港每個角落。

音樂是一種超越語言的溝通方式。通過參加這個計劃,長者不僅是在唱歌,更是在與不同的社群建立連結,為自己而感到自豪。《耆樂清唱榕樹下》的故事中,長者表達對家庭的關切、對這個地方的愛,無疑是這座城市中一道獨特而溫暖的風景線。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