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傳統乃香港藝文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石(香港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討論系列)

剛公佈的《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藍圖》),政府以弘揚中華文化為首要發展方向,這一舉措不僅有助於鞏固香港的文化認同,亦為藝文創意產業注入深厚的精神內涵和無窮的創作靈感。

圖片截取自《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封面
圖片截取自《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封面

中華文化擁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其豐富多樣的元素涵蓋了文學、音樂、戲曲、美術、書法以及飲食文化等多個方面,這些無不為香港的創意產業提供靈感來源。例如,嶺南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一環,粵劇、嶺南畫派、廣東音樂等都是香港本地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元素不僅代表了香港的地方特色,更是具備國際化潛力的文化資產。

透過創意的轉化,中華文化傳統能被賦予新的生命。例如,近年來,香港的設計師和藝術家在時裝、產品設計以及影視作品中融入傳統書法、剪紙和青花瓷紋樣等元素,打造具有中西結合特色的創作,廣受國際市場好評。這些作品充分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可塑性和創造力,為香港創意產業注入無限可能。

近年,社會上常聽到關於文化自信的討論。文化自信不僅是社會認同感的基石,亦是香港在國際文化舞臺上發聲的關鍵。在當前國際形勢下,文化已成為國際競爭的重要軟實力,香港應善用自身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優勢,將中華文化推向世界,讓更多國際觀眾了解並欣賞中國文化的獨特之美。

要讓中華文化成為香港藝文創意產業發展的核心力量,教育與人才培育是關鍵。《藍圖》中提出要加強對熟悉中華文化傳統人才的培養,這一舉措不僅關乎文化傳承,更是為創意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香港的年輕一代雖然生活在國際化的都市環境,但對中華文化的認識仍有待加強。透過教育機構的課程設計,將中華文化內容融入學校課程,例如粵劇工作坊、書法藝術課程等,能增強年輕人對文化的興趣。同時,專業人才的培育亦至關重要,例如開設以中華文化為主題的創意產業碩士課程,培養兼具傳統文化素養與現代設計思維的創作者,將有助於將中華文化轉化為市場需求的產品。

《藍圖》中提到的「中華文化節」,不僅能通過活動推廣中華文化,還能吸引旅客和投資,進一步促進文化旅遊的融合發展。此外,中華文化元素的數碼化與科技化,亦能為香港的文化產業帶來新的增長點。無論是3D數碼博物館,還是以中華傳統為背景的電子遊戲,都能讓傳統文化以嶄新的面貌走進大眾視野。

中華文化傳統既是香港文化的根基,也是香港藝文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資源。香港可以更好地利用中華文化的內涵和魅力,促進本地文化創意產業的繁榮,並以文化為橋梁,連接內地與國際市場,實現文化自信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分享: